学习井冈山精神,传承党的优良传统----记BEAT365唯一官网师生党员赴井冈山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发布人:管理员

     在红色热潮澎湃的六月,在井冈山,杜鹃花正漫山遍野烂漫地开着。为更好地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感悟井冈山精神,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017年6月2-4日,BEAT365唯一官网党委张远权书记带领学院党委委员、师生党支部委员一行14人赴井冈山进行为期3天的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6月3日凌晨,师生一行来到井冈山,换上红军服,戴上红军帽,唱起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红歌,开始了我们的井冈山红色之旅。 

、睹物思人,一砖一瓦似诉岁月峥嵘

    在江西宁冈县城东南16公里处的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屋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主席常住这里,并在这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6月3日上午,我们一行来到了毛主席故居八角楼,追随先人的足迹。望着眼前一牍牍老旧的文书,布满灰尘和年代感的阁楼,以及昏暗却给人以希望的煤油灯,大家不禁感叹:"八角楼的灯光,是革命的灯光,是希望的灯光啊!"

     随后,大家先后参观了当时的革命旧址——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茨坪革命旧址、会师广场、龙江书院等。看着简陋的土墙,昏暗的房间,单薄的床铺,以锯子、竹镊为主的手术设施,寥寥无几的西药,简单的草药,第一次这么真切而近距离的体验到当时的革命环境让每个人都感慨万千。

在大井朱毛旧居的“读书石”旁,老师们叮嘱我们同学要“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像毛泽东同志一样对待读书、对待知识如生命。同学们纷纷点头,眼神庄严而坚定。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一行通过馆内的5个部分,详细而系统地了解了红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在井冈山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历程。大家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同行的刘同学这样说道,博物馆内的一张张珍贵照片,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一句句叩人心扉的口号标语,让我们看到了在风云变幻中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更坚定了我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炮火犹燃,一枪一弹铸打铁骨铮铮

    井冈山的天气,变化多端。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已是阴云压顶,顷刻间大雨如注。在这样的天气中,我们一行不顾路途险阻,克服种种困难,拜访了著名的革命斗争圣地——黄洋界。

    伴随着一路的赞叹和惊呼声,沿登山公路盘旋而上,大家赶往慕名已久的黄洋界,寻访革命前辈战斗的足迹。大家赞叹的是这气象万千,林海云海一处;惊呼的是这峭壁千仞,山路如此崎岖。“难怪毛主席曾经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啊!”张书记感叹。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树立着一块竖碑和一块横碑,横碑正面刻着毛泽东同志《西江月·井冈山》的手迹,背面是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竖碑高12米,正面镌刻着朱德“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的题字,背面是毛泽东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呐喊声震天,但身旁的炮台和身后横竖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黄洋界的炮声似乎仍在耳畔,从那门大炮的久经风霜中,大家似乎依稀看到了当年的硝烟,体会到了革命战争的艰辛。

    6月3日晚八时许,我们一行欣赏了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井冈山》震撼而富有特色,它是中国最大的红色实景剧,绿色山水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的实景,实现了红色文化与高科技完美的结合。《井冈山》全长70分钟,由序幕《血》拉开帷幕,分为《旗》、《灯》、《情》、《火》、《路》五个章节。红旗、镰刀、斧头、红米饭、南瓜汤、八角楼以及黄洋界上的隆隆炮声,在红军后代井冈山儿女的叙述中展开。整场演出精彩纷呈,4000多平方米的巨幅红绸演化成铺天盖地的血海和冲天而起的红云,红云之下,升腾起的是往昔井冈山人民奋起抗战、勇抗顽敌的决心。我们一行用心地观看着演出,时而情不自禁地鼓掌,时而热泪盈眶,潸然泪下。从精彩的演出中,大家感受到在“井冈山精神”的支撑下,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的铁骨铮铮,同时也坚定了自己追随党的脚步、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追怀先烈,一字一句重温党誓

    6月4日上午,我们一行冒雨来到了井冈山之行的重要一站──革命烈士陵园。在此,大家接受了仪式教育:井冈山英烈祭奠仪式,并且瞻仰了井冈山烈士陵园。在祭奠仪式上,大家献上洁白的花圈,所有人齐齐脱帽,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为先烈们的壮烈牺牲默哀。

     井冈山先烈祭奠仪式结束后,在张远权书记的带领下,师生一行重温了入党宣誓。在烈士陵园的绵绵细雨中,大家的宣誓声铿锵有力,一字一句掷地如铁,展示了师生党员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拳拳决心。

     宣誓过后,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烈士们的种种可歌可泣的事迹,甚至几度哽咽。大家都深深地被烈士们的事迹感染了,深感革命初期之艰辛,敬佩烈士们信仰之坚定,并感慨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静谧的陵园中,先烈的故事回荡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有来到井冈山,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王同学感慨地说。

    在井冈山的烈士陵园中,埋葬了34447位知名的烈士,还有更多连姓名都没有来得及留给后人的烈士,那么多年,他们的英魂就这样躺在那里,守候着这片青山,守候着我们,守候着这里数十年不变的革命热情。

    6月4日晚,张远权书记带领师生一行踏上了归途,暂时告别了井冈山。此行,收获的不仅仅是青山绿水、新鲜空气,更多是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我们一定会将这个革命传统传承下去,并且以此激励自身,砥砺前行,为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不息。(执笔人:BEAT365唯一官网2013级学生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