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护理相遇人文--记护理人文第一次工作坊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6-11-15
2016年11月7日晚,BEAT365唯一官网三楼会议室迎来了第一次护理与人文交流主题汇报会,参加会议的主要有BEAT365唯一官网及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师生。会上BEAT365唯一官网的张美芬、张俊娥两位副院长,以及BEAT365唯一官网社会学与人类学医学人文研究团队主任程瑜教授分别致辞,表达了对护理与人文合作的积极愿望。在此之后,由四位护理专业的研究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将人文融入护理工作的课题设计与讲解。
.jpg)
王霞同学的《个案管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介绍了临床实践中我国在直肠癌护理方面的情况,并将探讨重点放在直肠癌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个案管理,希望借助社会学及人类学的力量让患者得到更人性化的护理。徐岩老师认为个案管理师是近年来在美国、台湾等地兴起的护理管理的专职人员,在课题的实施中应该注意个案管理师的尝试,综合的、系统的达成患者的诊断与跟踪,并提倡医生及护工的多方面参与。张美芬副院长认为,个案管理模式从护理方面而言是当下较为有效的患者护理及管理模式,探讨护理和社工以及社会学、人类学在个案管理模式上的结合,社会科学如何进入会比较有利于跨学科的合作,将是今后长期要做的探索。
李信欣同学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院外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从髋关节置换术实施者入手,因为涉及到假体的植入,因此将焦点放置在深度挖掘身体功能恢复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徐岩老师认为在课题设计中应采用混合设计的方式模式进行研究,突出量化研究结合质性研究,以量化研究为主的特点,并以质性研究为辅补充调查的细节内容。徐岩老师接着补充说,需要进行信度效用的检验,进行前测。程瑜老师认为,健康信念量表应该建立在对患者的访谈及信息采集基础之上,制定出真正符合课题设计的量表。在此过程中,正好可以运用社会学及人类学中多从以人为主体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和设计。
.jpg)
李栩亭同学《成人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的建立》一反常规护理学课题设计讲解的方式,从她自己亲身经历的护理实践入手,从自我体验与经历入手,讲述了许多患者在机械通气之后会出现的精神失常等问题,进而引入了一些关键话题的讨论,比如患者对于病情的了解、认知、预期等。程瑜老师认为李同学的讲述与以往护理与医学及研究路径有所不同,已经将人类学中的“讲故事”方法融入其中,不一定需要模型,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主题进行讲述就可以,这正是今后两个学科结合需要进行长期探索的。张俊娥院长指出,应该对手术后幻觉的发生率进一步探讨,通过访谈,弄清楚护理人员可以做哪些工作、怎么做,才能更有意义。徐岩老师对幻觉产生的原因,如手术时间、手术对大脑的影响情况以及患者对幻觉的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李同学强调ICU的经历不仅可能影响到患者躯体、精神甚至是患者家属的现实情况,因此十分值得研究。龚霓老师继续强调了社会学与人类学介入护理研究的必要性,比如手术之前的知情同意以及手术后护理的从患者的主体需求出发等。
最后,周志欢同学的《护士面对生命末期癌症患者的照顾态度与照顾行为的相关性研究》,以临终前6天左右的患者的护理为讨论对象,试图通过加入社会学及人类学的方式对病人及护士互动时的心理进行了解,进一步加强护理对病人的关怀。雷杰老师就报告中的量表提出要求,需要加强对意义、理解及诠释等质性研究问题的关注,并要将书本中的模型转变为行为中的实践。徐岩老师指出,可以通过访谈的方法获取护士的感受,以描述护士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就周同学在讲述中提出的病人信仰的问题,应该进一步追踪由病人自身信仰等因素带来的对疾病、对医护人员的态度等问题。张美芬院长指出,既然要在护理学中引入社会学与人类学,就必须将二者的切入点都纳入,如找出护理人员态度对末期病人的意义识什么,以及必须找工具对护理人员的态度及行为进行测定,最终找到可能的方式减轻病人痛苦。
在完成了近一个小时精彩及有新意的现场报告之后,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学们又移步到休息厅,一边茶歇一边进行了更为轻松愉快的继续讨论。总之,两个小时的分享与讨论给大家带来了视野方面的冲击,当护理相遇人文确实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根据初步协商,护理人文工作坊将在两个学院的共同努力下继续开展,促进跨学科交流与融合,大家都翘首以待下一次交流机会的到来。
.jpg)